烛光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应付小孩闹脾气的方法

烛光 :: 社会 :: 结构 :: 家庭

向下

应付小孩闹脾气的方法 Empty 应付小孩闹脾气的方法

帖子  lupengcheng 周六 十一月 19, 2011 8:47 am

Yale University和King'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员表示,对很多人来说,关禁闭、奖惩表、不准看电视这些方法事实上都不会导致长期的行为变化。

研究人员说,即使是激烈的发脾气,或到了骑在家长腿上的地步,也可以得到约束。

研究表明,这些行为似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,但家长也会无意识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,比如只在孩子尖叫或哭闹时会关注到孩子,而在孩子安静玩耍的时候就不关注了。

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、Yale Parenting Center主任Alan Kazdin说,仅仅褒奖好的行为并不是特别有效。世界上每个家长大概都有尝试过奖惩表的方式。向孩子解释为何你想让他们做某件事,或用长时间关禁闭来惩罚他们,同样也不是有效的方法。

这套培训方法重点在于三个要素,简称ABC:

第一是前情(Antecedent),也就是引起孩子发脾气或其他令人不快行为的环境及事件。
接着是行为本身(Behavior),以及家长如何能帮助孩子学习新的行为,有时可以使用假设的情境。
第三个要素是结果(Consequences),即鼓励积极行为或劝阻消极行为。

心理学家说,尽管这些原则相当地基础,但却颇具挑战性。它们要求家长有耐心并且克制情绪,还必须花时间和精力来改变自己的育儿行为。伦敦国王学院育儿研究国家科学院(National Academy for Parenting Research)主任Stephen Scott说,最难的在于实践。

这套方法的效果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。非盈利研究中心Oregon社会学习中心在一项九年研究中,对有反社会倾向的单亲母亲和孩子进行了研究,这些倾向的表现包括为喜欢争论、打人、发脾气并且极不愿意配合。

研究表明,在这些母亲进行过ABC训练后,不但孩子的行为在长期内有所改善,母亲们也收入、职业和教育方面有所提升。

其中一个原则是通过表扬来鼓励好的行为并忽视消极的行为。家长应该用积极的语气具体指出他们表扬的是什么行为。比如应该说“我让你捡起那个玩具,你照做了”,而不是说“真是好孩子”或“你让妈妈很高兴”。卡兹丁博士说,家长还应该配合抚摸动作。

指出其他孩子的良好行为也很有用,比如说“看那个男孩跟其他人玩得多好”,但家长应避免加上所谓的“废话”,比如“你为什么不能和他一样?”。

家长是ABC方法的核心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孩子发脾气的原因。不过,家长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,比如如果想让孩子友好地跟朋友说话,自己就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讲话。

最近,一位母亲和她5岁的女儿第三次来到斯考特博士在伦敦的诊所,帮助女孩解决严重的分隔焦虑症以及坏脾气。最紧要的目标是让女儿减少对妈妈的依赖,更独立地玩耍。

母亲和女儿一起在地板上玩玩具,同时一位治疗师在一面镜子后通过无线耳机指导妈妈该如何去做。

起初,女儿坐在妈妈腿上不愿意玩。治疗师说,妈妈,我想让你们有点距离。母亲把女儿放在了地板上,并移开了几步远。治疗师说,妈妈,抚摸她;你想保持距离但表现出你依然在她身边。

当女儿给了妈妈一个玩具而不是自己玩时,治疗师让妈妈对女儿说,你自己玩试试。当女儿照做时,妈妈兴奋地说,你在和洋娃娃玩!

当女孩闷闷不乐地坐下时,治疗师指导妈妈不要哄她去玩,而只是叙述女儿正在做什么。妈妈说,你坐在那里想下一步该做什么;你还在想接下来玩什么。

治疗师指挥妈妈不要在女儿每次想让她和自己玩时就加入。治疗师说,这是令人鼓舞的一个阶段,但还需要再接再厉。女儿在15分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坐在妈妈腿上。

某些情况下,这些技巧看起来好像违反直觉。对于一个在生气时大喊大叫并且扔家里东西的孩子,可能需要先表扬他大喊大叫,而不是批评他乱扔东西。

家长可以通过玩一个叫“假装你发脾气但没有扔东西”的游戏来教孩子。最终通过练习,孩子会学会用正常音量来表达愤怒。

通常情况下,导致发脾气的事件对发脾气是否真正发生至关重要。家长可以通过强硬的态度来塑造好的行为,但也可以通过给出选择的方法。比如说“现在该穿上你的外套了;你可以选红的或者绿的”。

有时语调稍稍调整就足够了。最近有一家人来到了耶鲁大学的诊所,父母亲急切地想让他们的儿子习惯用厕所。家长已经教过他如何做,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应该这样做。他们制定了一个奖惩表,用加分或冰激凌奖励他。男孩在六个月内用了两次厕所,但其他时间都拒绝使用。这两位家长需要去掉急切的语气。他指导他们不要用乞求的语气,而应该说“当然你也不是非得用厕所不可;不过等你长大了你自己就明白了。”第二天孩子就开始经常用厕所了,家长感到很惊讶。他说,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。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已经知道如何用厕所。只是家长在制造这种情境时有某些东西导致他产生了抵触情绪。这个孩子是在反叛。

不清楚为什么某些孩子会以这种方式回应父母的渴望和压力;但在诊所这种行为相当常见。

在针对有严重行为问题孩子的诊所,家长需要接受大量培训,严重行为通常意味着上学或进行其他经常性的活动有困难。临床医师们发现,即便父母行为的细微差异都会导致孩子发生显著的变化。

lupengcheng
探索者
探索者

帖子数 : 48
注册日期 : 11-11-17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烛光 :: 社会 :: 结构 :: 家庭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